■成都晚報評論員
  新一輪改革正波瀾壯闊地展開。此時,如果橫向審視全球範圍內風起雲涌的改革,在那些成功或受挫的改革進程之中,必然會獲得更為深刻和清醒的啟示和思考。比如美國一波三折的醫改,在今年2月10日,最新“變數”又傳出——美國政府宣佈推遲“醫改法案”中“企業雇主必須為全職雇員購買醫保”這一條款的強制實施期限。
  美國醫改舉步維艱,自然有其深層社會制度、社會背景等原因,但也揭示出這樣一個有關改革的普遍規律:改革無坦途,改革有風險。
  機遇和挑戰,總在複雜的形勢中交織;勇氣和擔當,總在偉大的變革中彰顯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改革的思維方式:“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,凡事從壞處準備,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,做到有備無患、遇事不慌,牢牢把握主動權。”
  《禮記·中庸》有雲:“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”這個“預”就是有備無患、遇事不慌。這是古人對底線思維高度凝練的概括。底線思維的實質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。掌握這種思維方法就能做到認真評估決策處事的風險,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,從而處變不驚、守住最後防線。
  市委對此有清醒認識。市委全會指出,改革要堅持膽子大和步子穩有機結合。既需要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宏大氣魄,也需要“紛繁世事多元應,擊鼓催徵穩馭舟”的高超藝術。正如一枚硬幣總有兩面,膽子大可能帶來突破,但也可能伴隨步子不穩的風險。深化改革,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,關鍵在於善用底線思維“托底”、“守底”、“保底”。
  善用底線思維,改革才能有守住底線的底氣。底線思維是一個非常正能量的概念。底線思維意義有三:“面對事實”、“接受出現的最差情況,從長遠看,這其實反而可能造成最好的後果”、“意識到一旦你處於底線的位置上,你唯一能做的事只有:向上。”底線思維,決定思維者將擁有一種什麼樣的底氣。而有什麼樣的底氣,又決定守得住什麼樣的底線。擁有了這種底氣,守住了這條底線,在改革時機、重點、力度等選擇上,就能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和經濟發展安全,做到改革有秩序、穩定有支撐,就不會為了追求轟動效應,盲目鋪開攤子,對暫時看不准或條件不成熟的改革,先抓試點,漸次推開,力爭避免發生重大錯誤。
  善用底線思維,改革才能尋求到“最大公約數”。對最壞結果準確預判,才能對未來前景胸有成竹,才具備“置之死地而後生”的勇氣和擔當精神,才有為實現最好改革目標和預期,百分之百努力的源源不絕動力。要改革就會遇到風險,要改革就會打破平衡,要改革就會觸動利益。當前成都正處在發展轉型期,社會結構深刻變化,利益格局多元疊加,思想觀念激烈碰撞,社會關係趨向複雜,因此在新一輪改革中也更需要回答好“為誰改?改什麼?怎麼改?”問題,為人們描繪出詳盡的改革圖景,為多元利益找到表達機制和協調機制,努力尋求“最大公約數”,才能引導各方面支持改革、參與改革、投身改革,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。
  善用底線思維, 改革才會實現頂層設計和基層首創的有機結合。“摸著石頭過河”,其實就是不斷探尋底線的過程。在摸石過河中加深加強對改革規律的掌握,就會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更好地結合起來。比如不同階段、不同領域改革的共性和差異性,不同利益群體對改革的承受力,改革的力度、速度與維繫正常行政運作的平衡等等,都需要在思想層面深刻思考、小心求證,在實踐層面銳意進取、大膽探索。
  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、深水區,突出特征就是涉及面廣,關聯性、複雜性、艱巨性明顯增強,給我們“試錯”的時間和空間有限。底線思維是包括辯證法、實踐論在內的系統、科學思維。善用底線思維,以積極的態度前瞻風險、守住底線、尋求共識、銳意進取、大膽探索,才能牢牢掌握改革實踐的主動權。  (原標題:底線思維是爭取改革最好結果的關鍵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p15fpkg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